当前位置:首页 > 追本溯源 > 阿詩瑪文化 > 民間故事

最早的月琴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11-04-12

(撒尼民間故事)

撒尼青年都愛彈月琴,撒尼人說:“口弦是姑娘的心聲,月琴是小伙子的伴侶。”有的撒尼小伙子說:“如果沒有月琴,撒尼青年的愛情和生活就象無鹽的湯、缺蜜的水那樣無味了!”

月琴是撒尼人別具一格的樂器,有圓形的和橢圓形的兩種,和琵琶相似,一般為四弦,也有兩弦的。琴身用楸木和松木做成,講究的月琴也有用楠木制作的。琴頭大都雕成龍頭形狀,裝飾着龍須。月琴的正面板上還雕着龍和鳳。許多月琴還在琴面上鑲上一面小圓鏡。

月琴的音色清脆圓潤,節奏鮮明,聽起來十分悅耳,輕輕彈動時,猶如喃喃情語音;急促撥弦時,好比大海怒濤。

最早的月琴是誰制作的呢?這里有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銀久以前,在老圭山住着一位勤勞而智慧的老人。他有四個美麗的姑娘。這位老人會學森林里九十九種鳥雀歌唱,為了彈奏百鳥的鳴唱,他用了九十九天的時間,做成一把月琴。這把月琴能彈奏出人間最美好動聽的歌曲。每當他彈撥這把月琴時,林間的九十九種鳥都來和鳴。

后來老人病了。在病中,他還時常撥弄這把月琴。盡管他的四個姑娘那么細心地照料他,但是他的病仍然一天比一天沉重。在他去世以前,他知道四個姑娘都十分喜愛這把月琴,究竟給誰呢?他拿不定主意,於是,他便忍疼把月琴拋進了圭山的箐溝里。

奇怪的事出現了,當他把月琴拋進箐溝以后,圭山上很快長起了茂密的樹林。從此,老人的后代就從樹林里砍來最好的楸木,按照各人的愛好,精心制作出多種多樣的月琴。

關於月琴琴弦的來歷,撒尼人還流傳着另外一個傳說。

在圭山上,有一位名字叫阿瑪的撒尼姑娘,長得非常美麗,很多撒尼小伙子都愛她,但是,她只愛上了勇敢的青年獵人阿娃。

這地方有個凶惡的土司叫阿豹。阿瑪和阿娃都是這個土司的奴隸。阿豹土司知道阿瑪愛上了阿娃,非常生氣,他想霸占阿瑪,但是,阿瑪一心愛着阿娃,不屈從於土司的壓力。

為了強迫阿瑪屈從,阿豹設下了毒計,差人拉來了一牛車麻片,對阿瑪說:“你要把這一車麻片全都搓成線;如果搓不完,就不能和阿娃見面。”

阿瑪被關在一間茅草房里,從春搓到冬,從早搓到晚,不停地搓。手指搓破了,手撐搓裂了,血和淚摻和在一起,麻片卻總是搓不完。山風也嗚嗚咽咽地陪着她悲泣起來。

夜里,每當月亮探頭進入茅草房的時候,阿瑪便深情地向遠山的阿娃傾訴純真的愛情,一邊搓着麻線,一邊輕輕地唱着歌。山岡感動得哭泣了,流水也嗚咽了,麻線也受到阿瑪歌聲的感染,似乎也在默默地唱歌。

后來,撒尼人便用阿瑪搓成的線作為琴弦,套在琴架上。現在的月琴就是這樣演變來的。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