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石林彝族自治縣第十次黨代會,
為彝鄉23萬各族人民描繪出了跨越式發展的宏偉藍圖
石林(原路南)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革命老區,早在1924年,石林堡子後街人張熾就在北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最早入黨的石林人。1927年春,張熾、趙琴仙和從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的施瑞麟等早期黨員就在石林發動農民組織農協會,首開中國共產黨在石林活動的先河。1933年4月1日,年僅35歲的石林革命先驅張熾烈士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2001年,張熾烈士的事蹟收入《中國共產黨革命英烈大典》,永載史册。1938年9月,雲大附中遷到石林,歐根厚等黨員成立了附中黨小組,成為石林的第一個黨組織。此後,黨在石林的活動蓬勃發展,最終於1943年暴發了驅逐國民黨反動縣長許良安,被著名民主人士聞一多先生盛讚為“小五四運動”的“倒許運動”。在革命的熔爐中,造就了彝族共產黨員、被彝鄉各族人民譽為“撒尼之魂”的畢恒光烈士等一大批石林人民的優秀兒女;催生了解放戰爭時期雲南最早的革命根據地——圭山革命根據地,打響了雲南人民爭自由、求解放,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在雲南的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黨建石林:繼往開來創新業
石林彝族自治縣成立五十年來,歷屆縣委繼承和發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勇於進取、敢為人先的精神,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歷經艱難坎坷,把昔日封閉、落後的彝鄉帶入了一個全面開放、快速發展的新時代。
白手起家鑄就輝煌
正是有了無數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堅實基礎,早在1949年1月,火熱的彝鄉紅土地就經上級黨委準予成立了中共路南縣工委,同年4月成立了中共路南縣委,7月成立了路南縣臨時人民政府,12月取得了路南政權,全縣徹底解放。但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從舊政權手中接過來的,只是一個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的爛攤子。有關資料顯示,1949年末,石林全縣總人口為10萬4千餘人,按1980年的不變價折算,全縣工業總產值僅為25萬元,工農業總產值僅為968萬元,人均不足93元,全縣財政收入僅為34萬元。建國初期,當家作主的彝鄉各族人民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以前所未有的高昂鬥志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年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1956年路南彝族自治縣(經國務院準予,1998年更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成立時,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為1984萬元,財政收入120.1萬元。
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特別是鄧小平同志的南方重要談話發表後,石林縣委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全縣範圍內迅速掀起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熱潮,全縣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國民經濟進入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時期。2005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179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7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89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7億元,旅遊直接收入1.6億元,糧食總產量119820噸,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九五”末的34.3:31.5:34.2轉變為29:31:40。旅遊、工業、農業、交通、通訊、水利、城建、文化、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各方面的建設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旅遊業和烤烟發展走在了全省前列,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省自治縣之首。
科學決策和諧發展
“石林的發展,關鍵在黨”。在全面建設小康和諧社會的行程中,人民群眾不僅需要實現增長的引路人,更需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領頭雁。近年來,石林縣委立足縣情,以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為目標,針對石林存在的實際困難和人才需求,從清華大學等8所高等院校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研究院等8個科研機構,聘請了19名知名專家作為石林縣的經濟社會發展顧問,把党的建設深深植根於彝鄉各族羣衆的沃土中,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創建各種民生性體制保障。
制度保障廉政為民
“党的建設,關鍵在廉”。近年來,石林縣委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重點,“標本兼治、懲防並舉”,把對幹部的愛護建立在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之上,緊緊抓住教育、制度、監督和懲處四個關鍵環節,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縣委製定了不准違反程式個人審批項目、資金、土地等規定,重大決策、重大問題、重要幹部任免和大額資金使用,均由集體研究决定;從嚴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工作,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實際成果取信於民;常委班子帶頭廉潔自律,向全縣人民作出了“六項廉政承諾”;實施了以“禁止中午飲酒、禁止到村組就餐、禁止上班時間搞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三條禁令”。在全縣副科級以上黨員幹部中開展了“勤政為民、廉潔務實”教育活動;進一步完善了領導幹部聯系鄉鎮、企業,部門聯繫村,黨員幹部聯系戶的“三級聯系制度”;建立了民情懇談、情況通報和重大決策徵求意見等制度,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述職述廉、民主評議、談話誡勉和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縣委領導帶頭走出機關進企進村入戶,體驗民情,瞭解下情,增進感情。同時,圍繞加强黨的先進性建設,變羣衆請願為幹部下訪,變議論為諫言獻策,變告狀為交心談心,集中開展了“千人獻策”和“民情懇談”進萬家活動。通過以制度為保障的作風建設,在廣大黨員幹部中形成了一股抓機遇的“搶勁”,促發展的“實勁”,幹工作的“拼勁”,抓落實的“韌勁”,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2003年6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到石林視察工作,對石林的黨風廉政制度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以人為本幹事創業
“石林的發展,關鍵在人”。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近年來,石林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從制度上保障資金投入,以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鄉土人才“五支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全面實施“人才強縣”戰畧,全方位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構健公平競爭的用人機制和以品德、能力、實績為重點的人才評估機制,大膽改進幹部選拔管道,採取掛職鍛煉、异地培訓、跟班學習、黨校學習以及各行業、各部門開展業務培訓等多種方式,培養了一批幹部;面向社會公開招考,選拔了一批科級領導幹部;競爭上崗,使用了一批中層幹部;從大專以上畢業生中,考錄了一批幹部。同時,在石林歷史上首次開出年薪10萬元的待遇,面向全國公開招聘了一批石林旅遊產業管理高級人才。進一步營造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的用人環境,為實現石林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為全面提高各級幹部及廣大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理論水准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開拓精神的新農村建設新型實用人才,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投入115萬元專項資金,分批培訓了全縣所有的村民小組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副主任、17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村組幹部和部分鄉科級幹部;舉辦了公務員、城鄉一體化、自主創業、刺繡科技、油桃栽培技術、甜柿栽培技術、土雞養殖技術等10期專業培訓班,1231名農村幹部、群眾學到1至2門實用技術。現時,全縣已有2131名各級幹部群眾經過培訓,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頭人和骨幹力量。同時,引進“海天國際經理人俱樂部全國衛星遠程企業大學”項目,依託中國亞太2R衛星,綜合對外經貿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海爾大學、惠普商學院、摩托羅拉大學、易立信商學院等全國20餘家著名科研院所和管理機構的大量優勢資源,成立了石林縣“全國衛星遠程企業大學”,通過衛星網絡學習平臺向眾多的企業管理人員提供高效實用、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管理諮詢服務,讓企業管理者足不出戶,就能學習到國內最高層次、最新、最系統的管理課程和最前沿的管理諮訊。
縣委書記柳文煒(中),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忠德(左)在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局長李正平的陪同下,到景區調研旅遊產業發展
人民群眾的衣食冷曖,是黨和政府永遠的掛念,
圖為縣委書記柳文煒深入農村看望慰問貧困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