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熱烈慶祝石林彝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專題

石林彝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系列報導之五

作者:  來源:縣新聞中心  發佈時間:2006-12-15

旅遊石林:彝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
在石林17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喀斯特地貌就有1100多平方公里,占全縣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千百年來,彝鄉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石峰萬仞間刀耕火種,在“石縫”中刨食,怎能過上衣食無憮的生活?早在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路南知州汪良就將石林芝雲洞辟為覽勝景點並立了芝雲洞碑,建了簡易的旅遊設施;清代,已經把石門、李子箐石林及大疊水視為遊覽勝地;1931年,當時的雲南省主席龍雲高吭一句“石林”,引得宋美齡、李宗仁等達官駐足,騷客紛至,成立了“石林公園建設委員會”進行開發保護。但從明代至民國,雖歷經滄桑五百餘年,石林仍舊是名聲在外,只開花而不結果,人們從未想過石林的石頭會從導致貧困的“絆腳石”成為今天的“寶石樹”。
歷史一小步,發展一大步
在石林旅遊業的發展史上,1978年無疑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是年4月1日,石林風景區開始對中外遊客實行售票遊覽,首次有了由6名職工組成的兼職導遊員。儘管當時的票價僅為0.05元人民幣,當年的門票收入也不過區區5萬元,但它標誌著沉寂了億萬年的石頭從此變成了“可以賣錢的風景”。1982年11月8日,國務院準予石林風景區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就是從這時起,發展旅遊業提上了縣委、縣政府的議事日程,可一年十來萬的遊客,幾萬元的收入,對於全縣當時的17萬多人口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無足輕重。囙此,廣大幹部群眾對縣委、縣政府發展旅遊業的舉措很是不解:都去搞旅遊,我們吃什麼?經過20多年的艱苦創業,石林接連捧回了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AAAA級景區、首批國家地質公園、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中國旅遊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國最具發展潜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雲南十大名片、雲南最響亮的旅遊名片等一個又一個的省級、國家級、世界級知名品牌,創造出了足以讓石林人自豪、讓世人矚目的巨大效益:1978年,國內外遊客10萬人次;1988年,國內外遊客96.4萬人次;1998年,國內外遊客141萬人次;1999年,國內外遊客首次突破200萬。時至2005年,石林接待遊客221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1.6億元,綜合收入4.5億元。27年間,石林遊客人數翻了22倍,門票收入翻了3200倍,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了35%以上,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支柱產業,進入了有史以來最為繁榮的時期,對全縣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彝鄉各族群眾從每年1000萬元的新農村建設投入、每年1000萬元的生態美縣投入等多個通路中,直接享受到了旅遊發展的成果。歷史性的發展和跨越,讓石林人形成了强烈的共識:旅遊業就是石林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不發展旅遊業,我們吃什麼?

掩映在花海中的石林更加絢麗多姿
從某種意義上說,石林旅遊業的發展歷程,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發展與繁榮的一個縮影。但放眼先進景區和世界,長期以來低投入、高產出的旅遊發展模式,使石林的建設和發展已遠遠不能適應世界旅遊發展的大趨勢。全面實施“旅遊立縣”戰畧,讓石林邁向世界的願望,在石林人心中從未象今天這樣强烈和迫切。
制度保障,創建與國際接軌管理模式
發展大旅遊,必須有前瞻性、科學性的一流規劃設計作保障。近年來,石林按照依法治景、規劃先行的原則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不惜鉅資聘請了新加坡CPG集團、上海發展研究中心和同濟大學的專家、學者及建築設計大師,為石林作旅遊規劃、建築設計和戰畧研究,力求在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放眼百年,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謀劃石林未來的發展。現時,石林已對1995年國務院準予執行的《石林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相繼編制完成了《石林世界地質公園總體規劃》、《石林旅遊發展規劃》、《石林風景區生態建設規劃》、《長湖風景區保護性開發規劃》和《大疊水風景區保護性開發規劃》。
石林最大的優勢是旅遊,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關鍵在旅遊業,希望在旅遊業,突破也在旅遊業。在長期的探索和管理實踐中,石林已經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以“統一管理為前提,法規制度為後盾,綜合治理為龍頭,行業監督為骨幹,羣衆自律為基礎,目標責任為保證,承諾服務求信譽,宣傳促銷助發展”的管理模式。2003年11月,石林景區在全國風景名勝區中率先順利通過了ISO9000品質管制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OHSM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標一體化”國際認證,並連續三年通過了國際認證中心的監督審核,使石林的管理步入了與國際接軌的“科學化、標準化、程式化、制度化”發展軌道。
科學保護,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環境
石林是世界喀斯特地質地貌的精華和典型代表,大自然饋贈給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其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國際對比意義,本身就是一座喀斯特地質地貌的天然博物館。石林人民歷來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石林:環保部門定時對景區的空氣、水質進行監測,保證景區空氣品質;在遠離景區的地方建有污水污物處理場,保障景區內的污水、垃圾及時排放和及時清運處理;每年投入上千萬的資金,進行與景觀相協調的生態綠化;有100餘人的管理人員24小時巡邏;有65人的石林風景資源專業保護隊伍和1000多人的縣、局、鄉、村四級資源保護網絡,對石林進行有效監控和巡查。同時,每年組織大量人員到景區周邊72個村寨進行大規模的環境資源保護宣傳活動,增强景區村民的資源保護意識。
2004年2月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後,石林管理局嚴格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工作指南的要求,在一、二、三級保護區的基礎上,劃出特級保護區,投入資金近2億元,通過建設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監管資訊系統和環境資源衛星定位遙感監測保護系統,開展大規模環境整治、大面積退耕還林、清理取締石材廠礦、突出“阿詩瑪”民族文化特色開發旅遊項目、豐富民族文化內涵等措施,逐步恢復石林原生態,剝離景區服務功能,對石林旅遊資源實行更加科學的保護管理和開發。
與時俱進,創建世界一流景區
2005年9月,雲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楊崇勇衕誌到石林調研旅遊工作,為石林提出了“創建世界一流景區,打造國際旅遊勝地”的旅遊發展目標。根據這一目標,石林縣委、政府及時製定了“12345”旅遊國際化發展戰略,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為契機,全面啟動了建園75年來投資規模最大的景區提升改造工程。
現時,石林景區已投資上億元,拆除了有礙觀瞻的建築物1.3萬平方米,科學修復景觀面積6萬平方米,種植各種苗木13萬株,實施了景區管網入地工程,新增了兩條遊覽線路,設定了用中、英、法、日、韓等五種語言加以說明的人性化標誌標牌200多塊,垃圾箱40多個,IP應急求救電話60多部,移動星級廁所6個,節能星級生態廁所2個,為遊客提供了更加方便實用的親情式服務。同時,投資2000萬元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多功能遊客接待中心;投資7000萬元建設數位化景區,開發了石林旅遊門戶文宣網站,建成了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內部的辦公光纖網絡平臺、景區遊路視頻監控系統、旅遊會員管理系統、停車場智慧管理系統、旅行社簽單結算系統、可擕式選擇播放語音導遊系統。數位化景區建設全部完成後,遊客調度監控、車輛調度、報警求救、內部調度、外部聯運將全部實現信息化管理,更好地為遊客提供人性化服務。

國際一流水準的石林喀斯特地質博物館免費向遊客講解石林演化歷史
今年5月17日,楊崇勇衕誌再次來到石林景區瞭解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看到景區建築物拆遷、景觀質量提升改造等各項工程已初見成效,楊崇勇衕誌對石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楊崇勇說,去年11月昆明市旅遊產業大會召開以來,石林請國內外高水准的專家進行規劃設計,下大力氣拆遷景區有礙觀瞻的建築,進行全方位的環境整治,景區景點的體驗性和參與性開發有了新的突破,申遺工作效果明顯,抓得很好,很有魄力,下了很大功夫。
全民動員,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是有效保護石林這一珍貴自然資源的重要管道和全縣23萬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經過15年風雨兼程的不懈努力,現時,石林“申遺”已經順利通過了國家提名、世界遺產中心稽核兩個關鍵環節。今年9月初,世界遺產委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完成了對石林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的實地考察評估,一旦得到IUCN專家的認可,石林就將進入明年7月世界遺產大會表決通過的最後衝刺。
截止今年10月底,石林已累計投入“申遺”環境整治資金9100多萬元,完成了申報地覈心區1369.24畝耕地退耕和植被恢復,防治覈心區森林病蟲害10萬餘畝;清除了公路沿線風景石、風景樹上的標語,修復路面20000平方米,對沿街、沿線有礙觀瞻的建築物進行了拆遷整治和植被恢復;完成了乃古石林250畝土地租用綠化及停車場、門票房等建築設施拆除;建成了石林景前區阿詩瑪生態文化園和新的石林遊客接待中心、售票大廳及地質博物館。
幾代人的艱苦努力、不懈追求和開拓創新,讓今天的石林旅遊業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今年以來,石林遊客人數繼續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1到10月,石林景區接待遊客已突破200萬人次,與去年同比增長7%。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