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追本溯源 > 阿詩瑪文化 > 民間故事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11-05-12
(撒尼民間故事)
撒尼從哪里來?據說是從阿着底搬到路南圭山上來的。
在臘梅花金黃、天冷降寒霜的季節,阿梅生下了地。
阿梅家里非常貧窮,他是苦中生,苦里長。別人家的孩子一天要換三次新衣,阿梅則是常年用棕皮當衣裳。阿梅生下來就沒有奶吃,是阿媽向人家討來剩米湯喂大的。阿梅剛滿七歲的時候,阿媽就生暴病死了。不久,阿爹又娶了一個后娘。后娘常常虐待他,不給他飯吃,不給他衣裳穿,竹帽不給一頂,草鞋也不給一雙,動不動就罵,時不時就打。
黑心腸的后娘,打發阿梅去放羊,想趕他到遠處去。
從此,阿梅趕着羊群,離開了家鄉。他穿過茫茫的深山密林,大山上滿荒涼,只聽得虎吼豹叫,看不見一個人影。樹葉還有落處,阿梅連個落腳的地方也沒有。羊群聽到虎嘯,跪在地上不肯走,阿梅要費很大勁才能把羊子趕上山。一天,灼熱的太陽曬得人口干舌燥,阿梅正用芭蕉葉遮太陽,忽然聽見有腳步聲,他以為是阿媽來了,他細一看,原來是母羊在喚小羊,阿梅不由得傷心掉淚了。撒尼人上山放羊的習慣,就是從阿梅開始的。
阿梅去放羊,走過別人從來沒有走過的地方。肚子餓了,摘野果子充飢;晚上困了,用樹葉當被蓋。來到荒山上,夜晚到哪里去住,又到哪里去躲避虎狼呢?阿梅越想越悲傷,他想不如死了去見阿媽,但轉念一想,自己死了,哪個來放羊呢?要防虎狼就要趕快蓋起房子。山上石頭多,他搬來石頭壘成牆;林中樹枝多,他取來樹枝蓋上頂,一個關羊的廄房蓋成了。阿梅把羊群關進了廄,自己睡在廄門口看守。撒尼人會造石頭羊廄,就是從阿梅開始的。
阿梅睡到半夜,突然刮起狂風,下起暴雨。雷鳴電閃,天昏地暗,寒風襲擊,冷雨澆淋,阿梅覺得身上冰冷刺骨。轉眼,風雨過去了,但是雷電仍在逞狂。閃雷打斷了樹上的枯枝,燃燒起來了,火把夜空照得通紅。有了火作伴,阿梅就不再怕虎狼了。他烤干了淋濕的衣服。忽然,一個火星落在竹棍上,把竹棍烙通了一個洞。阿梅一吹,竹棍發出了“嘟嘟嘟”的響聲。他索性又再烙了幾個洞,共有了七個孔。他吹起來,用手指在孔上來回按,聲音很好聽。當阿梅吹起有七個孔的竹棍的時候,天放睛了,花兒爭着開放,鳥兒齊聲歌唱,連羊群也更聽招喚,虎狼也不敢逞凶了。撒尼人的第一支竹笛,就這樣被阿梅做成了。
冬天來到了,山上的草都枯黃了。羊沒有草吃,沒有水喝,渴了得舔泥漿。阿梅又愁又急,只好在山上到處轉,想找草和水。他登高一望,遠遠看見山下的平壩里青草茵茵,水塘里綠水汪汪。山下有個獨家村,村里有座木板房。阿梅高興極了,趕着羊群飛跑下山,碰上一位老大爹。阿梅向老大爹懇求說:“山上沒有草,沒有水,羊兒活不成了”。老大爹說:“草場寬,任你放;清水美,盡羊嘗。這里有山葯,可以當飯吃。你安心去放羊吧”。好心的老大爹收留了阿梅。由於草茂水清,羊兒長得很快,一天一個樣。一天又一天,一年接一年,原來的九對羊,變成了九十雙。好心的老大爹就是撒尼人的好榜樣。
稱心的日子過得象雷鳴電閃一樣快,悲傷的日子又突然降臨了。有一天,老母羊生了病,不吃草,不喝水,嘴里吐着白沫,躺在地上死了。第一天死了三只羊,第三天就死了九雙。老大爹急得腿發軟,阿梅哭得很悲傷。為了躲避這場瘟疫,阿梅只好告別老大爹,遠走他鄉。好男抬腳走天下,好心的老大爹不阻攔他,叮囑他說:“走大路會遇到強盜,走小路會遇到虎狼。送給你一把刀,在路上好防身。”老大爹眼淚汪汪地送走了阿梅。撒尼人放羊帶把刀,就是這位好心的老大爹教給的。
阿梅趕着羊群,翻高山,過深箐,來到了一條小河旁。河上有一座獨木橋,白鼻子小羊過橋時掉下水,別的羊便驚慌得不敢過了,阿梅想出一個辦法,他揀起塊石頭哄趕羊群,說:“快快過河去,過河把鹽巴嘗。”果然羊兒爭着過了河。阿梅就在這個地方壘石頭造廄房。當他拾柴引火的時候,發現忘記帶火種了,急得他大汗直淌。太陽落山,月亮升了起來。山林中野狼嚎叫,羊兒四下亂闖。阿梅為了追趕帶頭羊,把鐵刀摔出去阻擋。想不到,鐵刀砍在石頭上,打出了火星,把枯樹枝點燃了。從此,火石和火草,阿梅隨時帶在身邊,再也不怕夜晚寒冷,不怕虎豹豺狼。撒尼人打石取火,就是從阿梅開始的。
阿梅趕着羊群,翻過了十二座山,走過了十二片森林。太陽升了又落,月亮落了又升,整整走了半年時間,阿梅走到了“老虎山”。老虎山上刺棵多,把羊身上的毛扯了下來,阿梅發現羊毛可暖身。阿梅的棕衣破爛了,他拿着刀,砍下刺來當針用,找來野藤當線用,用羊皮制成了一件新衣裳。阿梅穿上了羊皮褂,在老虎山上過冬,不論雨暴風狂,整個冬天都是暖洋洋的。撒尼人的羊皮褂,就這樣從阿梅開始做成了。
阿梅在老虎山上放羊,羊群發展得很快,生活也過得很好,但是,好日子不長。一天,官家突然派兵來到老虎山,圍着阿梅亂嚷嚷:“山是官家的,水也是官家的,你沒交水草稅,不准你在這里放羊。”阿梅哪里有錢交稅呢?官兵就強迫他用羊子來抵稅。阿梅說:“羊兒是我的命,羊毛長在羊身上,要命有一條,要羊莫指望。”如虎似狼的官兵,放火燒了他的羊廄,搶了他的羊皮和羊毛,還要搶他的羊群。這時,阿梅吹起了笛子,悠揚的笛聲,使羊兒跑得無影無蹤。官兵氣壞了,但沒有辦法。阿梅又一次趕着羊群遠走他鄉。從此,撒尼人被攆出了昆明的老虎山。
阿梅趕着羊群逃下老虎山,連夜翻過了金馬山,天亮的時候來到了陽宗海。他爬到山頂上,看見了宜良城。他不停地往前走,天黑來到了南盤江邊。阿梅用蕎稈扎成筏子,用放羊棍當漿,來回運了好幾趟,才算把羊兒渡過了南盤江。路南也有土司,人們的日子也不好過。阿梅就繞道東南方,來到了老龜山(即路南圭山)。
春天來到龜山的時候,鮮花競開,百鳥爭鳴,龜山是一個好地方。這里沒有官家,也沒有土司,阿梅就在這里砍樹蓋新房,砌石壘圍牆。屋后種上麻栗樹,門前栽上美伊花。
從此,阿梅在圭山安了家,撒尼人也就這樣住到老龜山上來了。
冬天來到了圭山,白茫茫的大雪,象一層白花花的鹽巴鋪滿了大地,遍地青草都枯黃了,羊兒沒有草吃了。小羊生了病,嘴上長了瘡。阿梅擠羊奶喂小羊。小羊吃剩下的奶,留下了小半碗,放在火塘邊。第二天一早,阿梅醒來,聞到了一股奇特的奶香,原來是放在火塘邊的羊奶被火烤成了餅。就這樣,撒尼人開始會做乳餅了。
阿梅下山去放羊,在街上碰上了鹽的漢族商人。兩個人都拿出干糧來吃,商人問阿梅:“我倆吃的都是黃粑粑,怎么你的比我的香?”阿梅說:“同樣是黃粑粑,你的是蕎面做的,我的是羊奶做的。黃蠟和金子怎么會一樣!”阿梅給商人乳餅嘗,商人拿鹽巴給阿梅加在乳餅上,乳餅的味道更鮮美了。他倆約定以后七天相會一次,地點就在大路旁,阿梅用乳餅換商人的鹽巴。人們聽到這個好消息,也都學阿梅的樣,有的挑來農具,有的牽着牛羊,有的馱來布匹,有的揹着米糧。從此,撒尼人的街子就這樣趕起來了。
阿梅每當感到孤單寂寞的時候,就吹起了笛子。悠揚的笛聲被一位姑娘聽見了,她就應和着吹起了口弦。阿梅和姑娘分別住在兩座山上,竹笛和口弦的歌聲把他們倆引來相會,從此他們相愛,結成了一家。他們倆一起開荒打土,一起插秧放羊,走的是一條路,盤的是一塊田,吃的是一鍋飯,住的是一間房。
日子越過越甜美,受苦的放羊小伙,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