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追本溯源 > 阿詩瑪文化 > 民族習俗
作者:《石林撒尼人》 來源:民族出版社 發布時間:2011-09-19
巧奪天工的竹匠
莎箕
竹背籃既是生產勞動的工具,也是趕集用的背具
四方籃是撒尼女青年的心愛之物
各類竹編用具
娶親隊伍中的長籮隊
竹編用具
撒尼人居住的地方翠竹林立,高寒山區修長的翠竹,給撒尼人的竹編業提供是足夠的資源。竹編工具的優點是輕巧、用韌性、能滲漏水。因而人們編織用具時,選擇了竹質。撒尼人的竹編用具中,“四方籃”既是用具,又是工藝品。舊時每個撒尼姑娘都有一個四方籃,在家時當作針線筐,趕集和參加節慶時當作背具。
大型紡車
水車
小型紡車
木制用具
木質用具在撒尼人的生活中最普遍,它既涉及家業,又涉及狩獵、漁業,還涉及紡織等。撒尼人的木制用具有的木質堅硬,有的木質輕柔,視其用途而采用不同的材質。例如,制作與其他物碰撞的用具多用青岡木等堅硬的木料,此外多用松木。
鋤具
架在火塘上的三角
鍘刀
金屬制品
撒尼人不擅長制作鐵器和金屬制品,所以他們自制的鐵器種類較少,大多數鐵器與當地漢族和其他民族的相同。最有撒尼特點的是彎刀與板鋤兩種。當地漢族的砍刀為長尺許的長形刀。撒尼彝區大部分為岩溶地貌,用長方形的刀上山砍柴,不小心會砍在石頭上,這樣刀刃會出現缺口。於是撒尼人將砍刀刀尖制成向內彎2至3厘米的尖角,一量碰上堅石,彎曲的尖角起到保護刀刃的作用。尖角部分為彎曲狀,所以又叫“彎刀”。撒尼山區土質疏松,鋤地時不太費勁,所以撒尼人的板鋤沒有當地漢區板鋤長,但比較寬,這樣鋤地效率相對高一些。
壇子
土碗
水缸
陶器制品
制作陶器不僅講究技藝,還要講究土質,並非每個地方、每個人都能制作陶器。因而撒尼人中能制作陶器的人並不太多,制作陶器基本職業化了。人們需要陶器時須制作點或集市上去購賣。在撒尼人家中常見的陶器有缸類、壇類、罐類、碗類等。
圓形石臼
圓開石臼
用水手轉石磨
石制用品
撒尼人居住的地方石資源非常豐富,於是聰明的撒尼人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選用石材制作生活用具。撒尼彝區幾乎每個村寨都有石匠,家戶需要的石器用品,村里的石匠基本都能制作。但是撒尼人的石匠技藝並不精湛,制作時不求美觀,只求實用。撒尼人的石制用品大多為脫粒、搗碎、磨細類的工具。常見的有缸、槽、白、況、磨、碾等。石制品的優點是耐用。
昔日撒尼男子隨身攜帶的銅炮槍
土炮
武器
撒尼人善武,大多數人都能自制武器。撒尼人的武器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用於戰爭,這類武器同時又可以用來打獵;一類是專用於打獵的武器。撒尼人自制的武器古朴、原始。許多武器如銅炮槍、弓箭、矛、叉等與其他民族的相似。較有特色的是用於打獵的炸彈和粘鳥劑。所謂“炸彈”是用紙和細鐵絲將炸葯裹在湯圓般大的圓心里,曬干后塗上一層油。待發現群獸出行的路線時,將“炸彈”放在路旁,野獸誤以為是食品,吃時爆炸,給予至命一擊。“粘鳥劑”是從山上摘來的一種粘性很強的野果,搗碎后制成一種糊狀,放在鳥兒常落的樹梢上,待鳥兒誤落時將其粘牢。
織背帶機
用羊毛紡織的背帶
其他
撒尼人善於利用自然物制作用具,有用草編織的用具,有用棕皮制作的用具,還有用牛皮制作的用具,這些用具都極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