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熱烈慶祝石林彝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專題
作者: 來源:石林縣委宣傳部 發佈時間:2006-12-14
“食為政先”,“農為邦本”。紅土地上50年辛勤耕耘,彝鄉農業發展突飛猛進。200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9.14億元,是1956年的51.3倍。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穩糧、保烟、興牧、促果、攻菜、增林”的發展思路,政策上傾斜,資金上扶持,品種上引導,科技上示範,大力引進優良品種,推廣普及新技術,大面積推廣種植優質水稻、水果,無公害蔬菜,優質甜脆食用玉米,發展訂單農業和綠色產業,農民增收亮點頻現。
我縣2004年引進的紅梨
上世紀50年代,石林農業部門就建立了科技示範推廣基地,因地制宜試驗示範,推廣優良品種及栽培管理科技。改革開放以來,彝鄉農業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培育成功了省內外知名的路單系列玉米新品種。作物新品種、新化肥、新農藥,水稻旱育稀植、蜂巢式、生物多樣性栽培,玉米“118工程”高產綜合配套,小麥分墒條播、小墒撒播、地膜覆蓋,蠶豆分墒、開溝“三蓋”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預測預報及防治等農業新產品、新技術迅速推廣應用,糧食產量、品質不斷提高。2005年,全縣糧食總產達11822.9噸,連續十六年邁上新臺階,創歷史最高產量,是1956年46720噸的2.6倍;農民人均佔有糧食576.2千克,是1956年173.5公斤的3.3倍;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的平均單產分別達573.3千克、460千克、200千克、186.6千克,分別比1956年增長了2.04倍、3.8倍、2.8倍、2.9倍。
畜牧業是石林的傳統產業,但解放以前一直靠天養畜,無人抓,無人管。改革開放以來,石林以國家首批奶山羊基地縣、省級活豬生產基地縣及國家無規定動物疫區建設為契機,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獸醫防疫體系,用胚胎移植、高床廄養等先進科技改造傳統畜牧業,全縣畜禽良種覆蓋率達85%以上,培育和扶持了神農PIC、萬家歡農業科技生態園、夢達爾農牧林開發公司、生龍生態農業科技園、石林朋成畜產品開發公司、恒晟乳製品廠、洪源畜產品加工行銷公司等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和畜禽產品加工行銷企業,初步建立起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利益聯結機制,輻射帶動了千家萬戶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截止2005年末,已建成種草養羊綜示區1個,高床奶山羊飼養社區1個、飼養示範村4個、廄養示範戶300戶;生豬存欄163196頭,出欄190416頭,出欄率124.6%;羊存欄166649只,出欄164443只,出欄率104.7%;大牲畜存欄71964頭,出欄9209頭;家禽存欄727937只,出欄697536只,出欄率156.9%。肉類總產21613.6噸,奶產量9278.1噸,禽蛋產量1153.5噸。畜牧業產值2.96億元,為1956年的140倍。
近年來,石林通過引進葡萄、蘋果、甜柿、油桃、紅梨、甜脆玉米等名、特、優、稀、新品種,發展蔬菜訂單生產品種20餘個,擁有了一批以旅遊觀光和外銷為主的果品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至2005年底,在全縣的水果生產企業中,已有1家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3家通過綠色產品認證,5家通過有機產品認證;認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5萬畝,認證產品2個,建成“無公害生產植保示範村”1個。全縣水果面積28149畝,產量10477.9噸,實現產值1950.1萬元;蔬菜面積5.7萬畝,總產量6689.54萬公斤,產值8476萬元。果蔬規模、品種、質量和經濟效益均達到歷史最高水準。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經營,近年來進一步加大了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出臺了《關於扶持發展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决定》。龍頭企業迅猛發展,現時,全縣已有縣級龍頭企業23個,市級龍頭企14個,省級扶持龍頭企業2個;農業專業技術協會11個,會員4860戶,覆蓋了全縣50%以上的專業型農戶;省列生態村1個,市列生態村2個;種植基地面積2.3萬畝,年產量2.3萬噸;規模養殖2.3萬頭(只);每年行銷農產品5.8萬噸,產值9994萬元,帶動5.6萬戶農民年戶均增收120-6000元。
日本甜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