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追本溯源 > 阿詩瑪文化 > 民間故事
作者: 來源:中國石林網 發布時間:2017-08-07
石林劍峰池附近,有一座彝族撒尼牧羊娃的石峰。這石峰的來歷,有個悲慘的傳說。
很久以前,李子箐有個放羊娃,名叫阿芒,他兩歲時死了阿媽,十歲時阿爹又被土司討債務逼死,他被土司拉來抵債,給土司家放羊。這年九月,出門放牧的時間到了,土司就硬逼着阿芒趕着九十九只羊去水草豐盛的彌勒一帶去放牧,並要他來年開春帶回九十九只羊羔,少一只就要砍斷他的手腳,趕出家門。
牧羊娃阿芒無奈,只好一個人趕着九十九只羊,往比較炎熱的彌勒地方去放牧。一路上,與其他放牧人結伴而行,互相幫助,艱難和危險也就度過了。到了彌勒縣的熱壩子里,當地人為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羊圈,划定了幾處綠茵茵的草場,他非常稱心。阿芒白天在草場放牧,餓了就吃野菜充飢,渴了就飲清水解渴,有時還擠些山羊奶喝。他帶來的包谷面吃完了,一位好心的老倌教他做乳餅換大米,日子過得雖苦卻也有些樂趣。因為這地方水草好,羊兒長得又肥又胖,小羊羔也不斷地生養下地,整個羊群已經快到兩百只了。
時間過得很快,春天已經到了,阿芒准備趕着羊群回家鄉。這天,他把羊群反復數了幾遍,不多不少,除了原來的九十九只,還多了一百零四只。阿芒想:土司可惡,這多出的數目中,只留九十九只回去交差,多一只也不交。他把剩下的五只羊用來酬謝給他提供羊圈及草場的當地漢人和阿哲人,高高興興地趕着羊群上路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阿芒趕着羊群回鄉的路上許多山羊突然生病,不吃不喝,一天就死了三只,三天就死了十幾只。阿芒急得直哭,急急忙忙去找附近牧羊的老阿爸,求他挖了些草葯,才治好了羊仔的病,但是,已經不夠土司要求交的數目了。他知道,交不夠羊,即使不被砍掉手腳,也要挨一頓鞭抽棍打。
阿芒焦愁地趕着羊群往回走,好不容易到了老圭山,正當他趕羊下山時,忽然一群官兵攔住了羊群,朝他嚷道:喂!羊娃子,你來圭山放牧,要繳水草稅,你趕快留下十只羊,不然,你休想把羊群趕下山!”阿芒央求道:“你們饒了我吧,我幫土司家放羊,你們要羊就是要我的命吶!”一個當官的罵道:“媽的,你少羅嗦!”指揮那些官兵搶羊。他們如狼似虎,把羊驚嚇得到處亂跑。最后,官兵們每人都搶了一只羊,一窩風地走了,阿芒用笛聲把跑散的羊召攏來,一清點,又少了十多只。阿芒趕着羊群哭着回到了李子箐,他不敢回土司家,只好找了背靜的地方歇息下來。夜間,阿芒為了驅寒取暖和嚇唬野獸,找來柴燃起了一堆篝火。勞累了一天的阿芒,一會兒就睡着了。
深夜,篝火熄滅了,一群豹子闖進羊群,見羊就咬。羊群被咬得死的死,傷的傷,能跑的都四處逃散。阿芒被嚇呆了,坐那篝火旁邊像個木樁。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天漸漸亮了,那烏鴉的叫聲,羊兒的呼喚,使阿芒漸漸清醒過來,他又用笛子把羊群召攏,一點數,剩下的羊不到九十九只。他這才大哭起來,哭得那么傷心,那么凄涼。
小鳥聽到牧羊娃阿芒的哭聲,紛紛飛來向阿芒問道:“小阿哥,你為哪樣哭泣?”阿芒向小鳥們訴說了原由,小鳥們聽了很同情阿芒,嘰嘰喳喳安慰道:“小阿哥,想寬些,不要哭,羊兒交不夠就不要回土司家了,和我們在一起生活吧!”阿芒說:“好是好,只是土司不會饒過我,他會帶人來抓我的。”說罷,又嗚嗚地哭起來,哭得更加傷心,那兩行眼淚就像那清泉水,牽着線往下淌,眼淚流到地上,越積越多,變成了一汪水。此時,善良的大象和吉祥的鳳凰聽到哭聲也趕忙勸慰阿芒,它們說:“小阿芒,你不要哭,也不要怕土司來抓你,我們幫你趕走他就是了。”阿芒聽大象和鳳凰這么一勸慰,也就止住了哭泣,趕着羊放牧去了。
阿芒歇息和放牧的地方離土司家不遠,李子箐土司很快就知道這一切,他親自帶着三個家丁,到荒山凹里找到了阿芒。他要阿芒交出原來的九十九只羊,還要交出這個冬春新添的羊羔。阿芒向土司說明羊子損失的原因,土司不聽,暴跳着命令打手把阿芒捆回去砍手腳。阿芒急了,揮起羊鞭朝來抓他的家丁抽打,但他年紀小,哪能打得過凶神惡煞的家丁。他的羊鞭被家丁奪去,丟到了水塘里,正當家丁捆綁阿芒時,阿芒大聲呼救,剎時間,小鳥、鳳凰和大象都來救他。小鳥用嘴啄,鳳凰煽動翅膀打,大象甩着鼻子抽,最后土司和家丁們都被大象用鼻子一個個卷起甩到了大石林外,統統摔死了。
從此,阿芒一直在李子箐山里放牧,跟小鳥、鳳凰和大象相處得非常好,生活也過得無憂無慮,直到老來坐在劍峰池附近,變成了千古石柱。阿芒放牧的羊群不願離開主人,它們圍着阿芒,舉起前蹄,張着嘴“咩咩“叫,以后也變成了石峰。那些救過阿芒的小鳥、鳳凰和大象,也變成石峰永留在世。阿芒眼淚流成的池水,就是今天的劍峰池。被土司家丁丟到池塘中的羊群變成石柱,永遠立在池塘里。后來,這石柱飽嘗千秋甘露,吸收日月精華,變成閃閃發光的寶劍,直指天庭。一天,玉皇大帝遣派天神巡查人間,路過大石林劍峰池上空,見此利劍直指天庭,以為這是對上天的挑釁。玉皇大帝勃然大怒,立刻召雷神,將劍峰劈成了兩截。
講 述:普國輝(彝族)
記 錄:龔明華 高登智
1987年9月采錄於石林五棵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