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追本溯源 > 阿詩瑪文化 > 民間故事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11-04-12
(撒尼民間故事)
在路南圭山一帶,每逢喜慶的日子,就能看到撒尼人跳大三弦舞。這種有樂器伴奏的民族舞蹈,氣氛熱烈,動作明快,熱情奔放,音調雄渾自然、深沉開闊,好象戰鼓催春,又象猛虎低吟。
大三弦舞的節奏感很強,先跳躍三步,然后在原地跺兩下腳,所以又叫“三步樂”。
大三弦舞是怎么形成的呢?在撒尼人中流傳着這樣的故事:
很古的時候,撒尼人居住在森林茂密的山區。那個時候,他們只會刀耕火種,或是上山打獵。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撒尼人就在准備耕種的山坡上,放上一把火,燒光樹木和雜草,然后就在這塊火地上播種。
按照土司頭人的規定,撒尼人先要種完土司頭人家的庄稼,然后才能種自己的地,但是,在種完土司頭人的土地以后,種植的節令就過了,各家再種自己的地就遲了,因而,自己的地往往很少有收成。
為了搶節令栽種自己的地,撒尼人只好白天給土司種地,晚上連夜搶種自家的地。這樣,大家便不得不在火炭還沒有完全熄滅、燙土還沒有完全冷下來的時候,就趕緊到地里播種。
那時候,人們沒有鞋子穿,小伙子和姑娘都是光着腳。在火地上播種,雙腳常被火土燙得難以忍受,他們只好每走三步就把一只腳抬起來跺兩下,兩只腳輪換着走。在燙得很疼的時候,有時候嘴里還喊着“啊嘖!”
農忙節令過去了,大家回憶起播種時的情景,便模仿着這種動作跳起舞來,於是便形成了舞蹈。
后來,人們又配上清脆的竹笛,配上雄渾的大三弦等樂器伴奏,就這樣,撒尼大三弦舞便逐漸形成了。
過去用的三弦沒有現在這樣大,音調也不如現在這樣雄渾熱烈。過去,在跳三弦舞的時候,還有很多忌諱,如在父母和長輩面前不能跳,兄弟姐妹之間不能跳,公開場合不能跳,等等。只有年輕人在談情說愛的時候才跳,一般只能在公房里跳,或是晚間在樹林里跳。那個時候,三弦舞是唱的多,跳得少,都是兩兩相對,動作以小跑跳步為主。開始跳時先順着圈子向左走,兩拍走一步,腳步交叉向前,然后,兩人對跳,一人往右擺手,一人往左擺手,再各轉一圈,喊一聲,“啊嘖!”如此反復進行。
過去,“慢三步舞”或稱“老人舞”,節奏比較慢,叉腰跑跳步,彈腳左右擺動,盤腳跳,邊腳跳,隊形基本是集體舞,圍成圓圈,對跳,兩排人互相進退,跳時交叉並轉着跳。
大三弦舞是在“老人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把“慢三步樂”改為“快三步樂”,從而表達愉快喜悅之情。有的大三弦直徑達兩尺,彈起來聲調高亢熱烈,扣人心弦,在民族民間音樂中也是罕見的。
大三弦舞跳起來的時候,那渾厚有力的低音,樂觀,粗獷,熱烈,給人一種特有的輕松愉快感。看到這種熱烈場面,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卷進跳舞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