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追本溯源 > 阿詩瑪文化 > 民族歌舞
作者:黃平山 畢光雲 來源:中國石林網 發布時間:2012-04-19
仿佛又聽到那激盪的弦音,就在那片高天與紅土地之間。你們的每一次歌唱,每一個舞動的身影和真實的笑靨,都是我魂牽夢縈的思緒根源......
——黃平山
彝族撒尼山寨芭茅因大三弦而遠近聞名,山寨濃郁的群眾三弦文化造就了眾多形式各異的工藝大三弦。和其他地方的彝族大三弦不同,芭茅大三弦已不僅僅是民族樂器,而是一種聚樂器實用性與工藝性為一體的特殊樂器。這些大三弦大都由形態獨特的本地原木材制成,制作每把工藝大三弦,三弦制作師都要對原材料的外形和質地進行觀察后,再決定作品的構思和創作意圖,最后由全手工打造而成。
芭茅工藝大三弦大多都具有生動朴實的外形,制作者力求在滿足樂器功能的前提下,通過三弦形式與構造上的擬態,將來自於彝族人生活以及民間傳說的豐富文化元素匯集於三弦上,不僅體現了當地彝族人朴素而達觀的審美情趣,而且也對大三弦賦予了各種文化內涵。
芭茅目前有眾多三弦制作者,大多師從畢光明大師,因此這些大三弦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共同的風格特點:其做工精練而朴素,看起來就象木雕工藝,但又能讓人首先認識到這是三弦,這也許就是芭茅大三弦最大的特色吧。
眼見為實,下面來欣賞大三弦精品。
火之弦
彝族是火的民族,彝族民間有深厚的“火”文化,火影響着世世代代的彝人的勞作生息。因此,天下第一的彝族大三弦自然就是“火之弦”,絕非浪得虛名,聞其名見其物,“火之弦”從其名聲與外形大小上,都能證明這是大三弦中的至尊。
“火之弦”重120公斤、長6米、高近3米,圓形弦筒直徑1.5米,正面蒙牛革,寫有彝文“石林.芭茅”字樣;弦筒背面以木質板材封閉,中央雕有二牛爭斗圖,外圍是燃燒的火把;“火之弦”有碩大的弦把,造型優美,象燃燒的火把;弦線用結實的牛革編織而成,擊奏聲鏗鏘渾厚。
“火之弦”的全部縫接處均采用木材,雖然細部構造結實粗壯,但整體遠觀時外形精巧,絲毫不覺笨重。
偌大的“火之弦”,自然無法擊奏舞動,但它卻聞名四方,成了芭茅三弦文化的標志,芭茅彝家人以此來象徵自己對幸福與美好的向往,並祈願彝族文化之火長盛不息。
太陽之弦
“太陽之弦”是芭茅大三弦的佳作,是真正具有很高藝術性和實用性的三弦精品。彝族人自古崇拜天上的太陽,人們對太陽賦予希望的精神,所以“太陽之弦”(當地彝族撒尼語為:羅之莫)也就有了更多積極進取的內涵。
“太陽之弦”重18公斤,長2.6米,高1.6米,其弦筒如太陽,直徑0.5米,在弦筒與弦把相接處,雕有一只展翅飛翔的鷹。鷹是彝人崇拜的圖騰之一,鷹在天際翱翔,在彝人看來,那是天地相通的使者,因此,芭茅人賦予“太陽之弦”希望的象徵。當“太陽之弦”響起,人們將歌唱美好。
月亮之弦
彝族人的傳統觀念中,有太陽必有月亮,太陽是陽剛的,月亮是溫柔女性的象徵。“月亮之弦”在大三弦中是最富創意的,和“太陽之弦”相比,“月亮之弦”弦聲清亮圓潤,多了幾分柔美的意蘊。
“月亮之弦”重20公斤,長2.2米,擺放時琴頭高1.74米、重20千克、弦筒形如一彎新月,弦把取材於曲線優美的自然樹木,弦筒正面用彝文寫着“月亮桫欏樹”,示意為:“月亮升起,婆娑樹下,嬌美的彝家女兒”,是對彝家女性的贊頌,對美的向往。
七星之弦
“七星之弦”造型優美,重28公斤、長2米、高2.2米,上部缺口的弦筒造型自然生動,弦把設計成了天上的流行雨,前后端有球形裝飾,意喻天上的星星。弦筒正面寫有彝文:“天上星星多,地上舞者多”,古時彝人精通天象,常以天上的星星象徵人間的富饒足樂,“七星之弦”便是彝家人對新生活的贊美。
歲月弦韻三弦林
“歲月弦韻”是展示型三弦中的精品佳作,由一個完整的內空古木雕制而成。弦重26公斤,高1.4米,周長2.8米,底座為三角支架,雕刻有一個古老的彝族傳說圖案,中間是一朵盛開的蓮花。弦周邊有三個弦筒與底部相連,每個弦筒各有筒蓋,其上分別有“彝人祖先遷徙傳說”、“牡丹花朵”、“彝族火把節斗牛”等雕刻,弦把上分別刻有六祖分支等彝族傳說和“三弦林”字樣,頂部是生動活潑的樂佛彈三弦雕刻,還有阿黑阿詩瑪騎神鳥同歌唱的雕像和鳳凰孵子雕像。
“歲月弦韻三弦林”通過精巧的設計,在有限的空間內,以三弦為主線,匯集了眾多彝族民間傳說故事,並以生動形象的雕刻表現出來,萬年傳奇,已盡攬三弦林,讓人驚嘆彝族文化之豐厚,驚嘆作品之精巧神韻。
阿詩瑪阿黑
阿詩瑪與阿黑的忠貞愛情故事,傳說了千百年,也傳遍了世間,影響着彝族撒尼人對愛情的珍重。“阿詩瑪阿黑弦”便是芭茅彝人對阿詩瑪與阿黑愛情的歌頌。
此弦重13公斤、長1.1米、高0.8米,弦筒用苦木和黃櫻木制成,弦筒有精美的蓋子,雕刻有豐富生動的人物,其上還有蒼鷹,以及彝族傳說等雕刻。弦頭上部是阿黑和阿詩瑪雕像,阿詩瑪伴在阿黑旁,阿黑正彎弓射箭,十分生動。
歲月弦韻三弦林
“歲月弦韻”是展示型三弦中的精品佳作,由一個完整的內空古木雕制而成。弦重26公斤,高1.4米,周長2.8米,底座為三角支架,雕刻有一個古老的彝族傳說圖案,中間是一朵盛開的蓮花。弦周邊有三個弦筒與底部相連,每個弦筒各有筒蓋,其上分別有“彝人祖先遷徙傳說”、“牡丹花朵”、“彝族火把節斗牛”等雕刻,弦把上分別刻有六祖分支等彝族傳說和“三弦林”字樣,頂部是生動活潑的樂佛彈三弦雕刻,還有阿黑阿詩瑪騎神鳥同歌唱的雕像和鳳凰孵子雕像。“歲月弦韻三弦林”通過精巧的設計,在有限的空間內,以三弦為主線,匯集了眾多彝族民間傳說故事,並以生動形象的雕刻表現出來,萬年傳奇,已盡攬三弦林,讓人驚嘆彝族文化之豐厚,驚嘆作品之精巧神韻。
雙子弦
“雙子弦”重8公斤、長1.2米,造型十分新穎,一個弦筒帶兩個弦吧。弦筒背面是一彝家少女,上弦把中間是虎掌,另一側還有蝴蝶、鳴蟬、飛鷹、仙鶴;下弦把上刻有虎、鹿等。
“雙子弦”不大,而且設計巧妙,兼具實用性與工藝性,將其背負起舞時,更顯靈動與輕盈。
千重海貝弦
弦重32公斤,長1.66米,高82米。這是畢光明大師的最新力作,其立意已擺脫了純彝族民間傳說,並有意將視野投向了水中,打造了這個外形酷似海貝的工藝三弦。
“千重海貝弦”海蚌外形的弦筒蓋最為顯眼,條文重重疊疊自然如生,其工藝頗顯大氣,而手法更加純熟精到,如果再細看,還能發現還有一只仙鶴頭夾在蚌殼之間。展開海蚌弦蓋,里面巧妙地藏有三只弦筒,三只弦把自然外伸,弦把上分別雕刻了生靈活現的三只海螺。“千重海貝弦”的后上部是背帶,大師創造性地將三弦背帶設計成出海蛟龍的身脊,背面是柔長飄動的海草與波浪。
“千重海貝弦”巧妙地將水中物態組合在一起,令人叫絕。雖然以展示性為主,但依然不失彝家三弦神韻,大師介紹說,此弦象徵彝人積極進取、包容豁達的精神。
其他大三弦
除了上面的大三弦精品,畢光明大師等人還打造了其他更為精美的大三弦,比如“珊瑚弦”,“海馬月琴”等。
在芭茅寨子里,還有其他各種式樣的大三弦有三百多只,為了表演更加整齊美觀,這些大三弦形式力求統一整齊,更家注重音質與實用性,奏音都渾厚響亮。表演時,精品大三弦與眾多三弦隊相互協調,在笛子舞曲和口哨的指揮下整齊奏鳴,場面蔚為壯觀,聲音宏亮無比而又悅耳動聽,那是一種這里的大三弦獨有的弦音,是任何其他樂器都無法實現的天下獨絕的神韻。
大三弦已經成了芭茅彝家人生活的一部分,說起大三弦,芭茅人都頗感自豪,無不體現出芭茅彝家人對彝族文化的那分熱愛和開拓精神。在三弦的奏鳴聲中,歡樂的芭茅人正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