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石林撒尼婦女農閑刺綉挑起“半邊天”

作者:侍偉 趙慶來  來源:中國石林網  發布時間:2013-09-04

石林縣堡子村殘疾婦女王麗芬多年來利用閑余時間從事彝族撒尼手工刺綉,改變了單一的家庭經濟來源,每月有2000多元刺綉收入,五年前家里就建起了小洋房,生活得到了改善。在石林縣,有近4萬余名城鄉婦女像王麗芬一樣,充分利用閑余時間挑花綉朵,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增加了家庭收入,實現了脫貧致富。

撒尼婦女農閑之余挑花綉朵

“民間刺綉是婦女必修的功課,刺綉技藝的高低往往顯示着撒尼女子的手藝靈巧程度和賢惠持家能力。”石林縣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石林縣的農村婦女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家刺綉挑花。即使是那些正在上學的女孩,回家做完功課后也會拿起綉片,穿針引線,挑花綉朵。

憑借對刺綉的愛好,石林縣東海子村民畢桂芝如今在縣城雙龍商城內做起了民族背被生意。除了向外購買機綉背被芯加工外,自己也做起了手綉被芯。“一件手綉被芯10天可以綉完,一年差不多可以綉20多件……”一件手綉被芯可賣450多元,加工成民族背被后價格更高。畢桂芝在當老板之余,僅手綉被芯每年也有一萬多元的收入。

普麗芬姐妹三人從事刺綉生意已經25年。走進店里,映入眼簾的是桌布、背包、壁掛、領帶等各式各樣的民族手工刺綉品。“手工綉品目前基本處於供不應求,要提前半年訂貨才能保證拿貨。”

整村發展刺綉在石林也很常見。小箐村的中老年婦女發揮優勢,將自己的手藝轉變成經濟收入。在石林景區及賓館酒店附近,常常能看到她們的身影。她們三五成群,擺攤設點,一邊飛針走線,一邊向遊客兜售綉品。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賺幾百元。上蒲草村的婦女們農事之余手工刺綉,每年也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據了解,石林“彝族撒尼刺綉”於2008年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有1名彝族撒尼刺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市級2人。因石林撒尼刺綉色彩鮮艷、手工藝精湛以及民族風格獨特,“彝族撒尼刺綉”已成為當地響當當的特色文化旅遊產品,深受外地遊客和當地居民的喜愛。

彝族撒尼刺綉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