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應邀參加2022年雲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展示活動

作者:  來源:石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22-06-17

6月11日,2022年雲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文宣展示暨“七彩雲南·非遺購物節”系列活動在雲南美術館隆重舉行,石林縣國家級非遺項目“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參加展示活動。

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通過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的管道,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文宣展示體驗活動,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以及非遺文化與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圖片1


石林縣近年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舉辦的展示展演活動豐富多彩

自2006年以來,石林縣已組織開展10餘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活動旨在通過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文宣展示體驗,廣泛挖掘和文宣非遺助力鄉村振興、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典型實踐,展現非遺在融入現代生活、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激發全社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營造全民積極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實踐的濃厚氛圍。 石林縣阿詩瑪文化傳承與保護中心將進一步強化非遺系統性保護各項工作,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全縣各民族絢麗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時代活力、綻放迷人光彩。 近年來,石林縣繼續加大非遺立法保護力度,頒佈實施《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阿詩瑪文化傳承與保護條例》,非遺代表性名錄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非遺傳承傳播向品牌化方向發展、非遺與旅遊持續深入融合。 截至目前,全縣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0項、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34人。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

彝族三弦舞是彝族人民代代相傳的一種民間舞蹈,在休閒或歡樂時,彝族人往往都會跳起它。 不同地區和不同的彝族支系對三弦舞各有不同稱謂,流傳於阿細彝區的三弦舞稱“阿細跳月”,流傳於撒尼彝區的三弦舞稱“撒尼大三弦”。 三弦舞是一種群體性的舞蹈,男女都可參加,但跳舞時只有男子使用三弦,女子只是踏著節奏伴舞。 彝族三弦舞分為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兩種,年輕人跳舞時用的是大三弦,所以叫“大三弦舞”; 中老年人跳舞時用的三弦較小,因而稱“小三弦舞”。 大三弦舞源遠流長,近幾十年在大型慶典活動和影視節目中經常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因而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相比較而言,小三弦舞的音樂、舞蹈節奏緩慢,故又稱為“慢三步”。 長期以來,營造歡樂祥和氣氛的彝族三弦舞一直在增强群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它被有關學者譽為遠古舞蹈的“活化石”,為舞蹈起源與發展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具有較高認識價值的寶貴資料。

居住在雲南石林、丘北一帶的彝族多為撒尼人,相傳很久以前,有比特如花似玉的撒尼靚女為避土司逼婚而出逃,與一撒尼小夥中途相遇,彼此情投意合,燃點篝火而圍之起舞,以火為證結成夫妻,由此形成撒尼大三弦舞蹈。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撒尼人為搶種莊稼而在燒荒後的土地上跳動,後來發展成撒尼大三弦的說法。

大三弦是撒尼人娛樂、抒情的主要樂器,其製作十分簡便,先以一節香椿樹鑿成圓空心,在一頭蒙上山羊皮,再將一米多長的青松樹精加工成三弦杆,配上三根中皮線,即可製成大三弦。 每到夜晚,哨聲脆響,金笛齊鳴,緊湊而急迫的弦聲粗獷、整齊地響起,青年男女合著“1、3、5”的旋律對面而舞,踏三步起一脚,同時伴之以歌唱和“哦哦”的呼聲,與弦聲、掌聲一起匯成歡快、激昂的聲浪。

現石林一帶的撒尼族家家都有大三弦,人人會跳大三弦舞。 為了更好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延續“草根文脈”,需要進一步製定方略,保護撒尼大三弦舞順利發展傳承。



圖片5


圖片6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