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改革創新打造石林經濟社會發展升級版

作者:黃俊  來源:中國石林網  發布時間:2014-01-09

時間如撒歡的駿馬,不知不覺中,已敲響2014的大門。在石林這片紅土地上,25萬各族人民已准備好迎接新一年的到來。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中共石林縣委把新一年的發展使命歸納為:既是實施“十二五”規划的攻堅之年,也是推進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更是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的拼搏之年。

在1月8日的縣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擴大)會上,石林把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定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市委全會精神,抓住昆明打造世界知名旅遊城市契機,緊扣富民強縣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科學發展,以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為主旋律,深入實施“33553”發展戰略,強力推進轉型、擴城、種樹、育人、修路、富民六項重點工作,致力打造國際最佳旅遊勝地和滇中經濟區東南新城,加快建設美麗石林幸福彝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牢堅實基礎。

2014年石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景區入園遊客360萬人次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石林將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全力打造社會經濟發展升級版。

繼續實施景區改造提升被納入今年工作重點之一。未來,石林景區將以更加優美的風姿展現在海內外遊客面前

圍繞轉型升級 提升產業支撐力

一個經濟體在不同的時期,往往會制定不同的政策,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形成相應的發展理念、戰略和體制。特別是在昆明打造世界知名旅遊城市的當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無論是對現代新昆明建設,還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都變得更加重要。加快發展以旅遊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以生態工業為代表的新型工業、以高原特色農業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是石林的發展之本、強縣之基、富民之源。

2014年,石林將繼續堅持文旅一體、產城一體發展,以全域視角和建園理念,推進三個三角旅遊帶建設。即:大小石林景區、巴江和縣城觀光休閑三角旅遊帶,大小石林景區、台創園和乃古石林觀光度假三角旅遊帶,大小石林景區、大疊水和長湖觀光體驗三角旅遊帶,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着力打造“世界喀斯特精華、中國阿詩瑪故鄉、浪漫愛情聖地、東方狂歡之都”四張名片。與此同時,石林還將加快推進景區南大門、巴江休閑街區、文化演藝、旅遊人才培養等“文化旅遊十大工程”建設,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按照規划,今年生態工業集中區綜合服務中心、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將進一步加快建設步伐,清香湖片區生態化改造和園區110KV線路遷改工程也將實施,園區的承載功能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依托石林高原特色農業優勢,今年蔬菜、枇杷、花卉、苗木、人參果五個萬畝種植示范基地將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圍繞昆曲綠色經濟示范帶建設,今年石林將推進阿着底旅遊文化養生、雨生紅球藻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不斷增強園區輻射帶動作用。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石林將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圍繞改革創新 增強發展活力

改革是發展的最大紅利,創新是發展的主要動力。實現石林轉型發展,必須以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用創新的舉措推動發展。

民營經濟一直是創新和變革的推動力,今年石林將進一步優化非公經濟發展環境,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推進工商登記制度便利化,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絡。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投融資決策和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性資源價值,放大政府投資效應,增強石投、工投、農水投等投融資平台自我發展能力。承接好省市下放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創新工作方式,嚴格執行“綠色通道”審批制度,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用益物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是石林正在謀划的重點

。未來,像圭山鎮糯黑村這樣別具特色的村庄有望成為遊客追捧的旅遊勝地

圍繞投資拉動 注入發展動力

投資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必須把抓投資、上項目貫穿經濟發展始終,千方百計保持投資合理較快增長,充分發揮投資對拉動增長的關鍵作用。

今年石林將圍繞六項重點工作,順應政策導向、立足特色優勢、依據市場需求謀划項目。強化“七個一”項目推進機制,建立“定節點、定時效、定形象、定投資”的項目推進責任追究體系,強化重點項目調度和督查問效,力促簽約項目快開工、在建項目快推進、建成項目快投產、投產項目快達效。拓寬招商引資領域,整合全縣招商引資的資源和人才,積極探索市場化招商機制,推動招商引資由部門招商、政府招商向專業招商、市場主體招商、社會招商轉變。建立和完善責任更加明確、管理更加嚴格、考核更加科學、獎懲更為合理的工作機制,實現招商引資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升型轉變,由被動招商向主動選商轉變,確保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加大內培工作力度,支持本土企業發展壯大,鼓勵引導民營經濟做大做強,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和對外招商的生力軍。

圍繞擴城修路 加速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我國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2012年,隨着石林縣鹿阜街道辦事處的成立,全縣城鄉一體化發展邁出了新步伐。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石林在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打破二元結構,實現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城鄉在產業發展、市場信息、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城鄉一體化之路該如何跨越?今年石林將以極點開發與軸線拓展並進、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並舉,統籌城鄉建設管理,全面提速全域城鎮化。

按照“一主兩輔、一城兩帶”的構架,高起點做好石林城市總體規划修編工作,完成城市形象設計、石林大酒店片區專項規划編制,將石林打造成集商貿物流、文體會展、休閑娛樂、民俗體驗、特色餐飲為一體的優秀旅遊城市。加大縣城北輔城、南輔城和清香湖片區建設力度,加快西納片區、石林之光城市綜合體等開發建設。深化小集鎮“四年提升工程”,進一步完善集鎮公共服務功能,形成連接城鄉、承載產業、驅動發展、服務群眾的新型集鎮。構建“四縱四橫”內循環通道和“四高二鐵一專”大出口通道,繼續實施“4321”交通基礎設施行動計划。2014年,新增建成區面積0.5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3000人,城鎮化率達38%。

今年,石林將進一步打造“中國石林牛王爭霸賽”品牌,石林斗牛有望得到更多遊客的青睞

圍繞種樹植綠 建設宜居家園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今后石林將繼續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加快生態石林建設,打造石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石林,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確保“美麗石林”夢如期實現。

今年石林計划推進縣城污水管網完善工程和團結水庫、地下水庫徑流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建設,啟動宜石垃圾處理工程石林收轉運設施項目建設,扎實抓好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工作。推進昆石路綠色廊道建設,提升東城路、天合路道路綠化景觀工程。加快防護林、生態公益林和封山育林建設。實施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等工程。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突出制高點與出彩點建設,逐步建成以石林世界地質公園、圭山國家森林公園兩個綠色明珠,圭山山脈、九蟠山山脈、大佛山山脈三個綠色長廊,巴江、普拉河、大可河三個綠色走廊為構架的森林石林。2014年,新增綠地面積18萬㎡,綠地率保持在41.5%,森林覆蓋率47.5%,力爭創建為國家生態縣。

圍繞民計民生 維護社會和諧

過去的一年,石林經濟社會運行總體平穩,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社會保障水平和統籌層次穩步提高。但越是經濟“換擋”時期,越要關注民生改善,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真正把發展成果體現在人民的生活中,體現在老百姓的笑臉上。

2014年,石林將嚴格落實“議教”制度,創新教育機制,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力度,加快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切實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全面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新增轉移就業1萬人。扎實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提升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各項保險參保率。加快各類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居民地震安居工程建設,加大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機制建設,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在 2014年的工作中,石林將全力推進改革創新,聚力轉型突破,主攻招商引資,狠抓項目建設,探索全域旅遊。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綠化提升,打造滇東經濟區東南新城,建設優質便捷、田園生態、宜居宜商的生活環境。

(外宣辦供圖)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