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遊動態 > 景區動態

大氣石林的轉型升級

作者:曈曈 羅霞  來源:雲南網  發布時間:2012-03-31

石林風景區管理局供圖


如果要說“十一五”石林旅遊的變化在哪?相信大多數人都可以直接感受到:過去,只能遊覽大小石林;現在,還可以逛乃古石林、李子園箐、步哨山、萬年靈芝等景區。過去,一眼望去滿眼都是石頭;現在,除了石頭,還有恰到好處的花木園林點綴、人性化的遊路及服務設施,讓景區更生態、更美麗、更舒適。是的,如今的石林生態之美令人陶醉,奇峰異石與旱生特點的植被相映成趣,既有雄奇陽剛之美,又有陰柔嫵媚之幽。走進石林,猶如走進“喀斯特”王國。

日前,記者從石林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間,石林緊緊圍繞“創建世界一流景區,打造國際旅遊勝地”的目標,強力推進旅遊品牌創建和轉型升級,在鑄造品牌方面有重要突破,帶動石林景區作為雲南旅遊龍頭地位得到鞏固和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

數據跨越

創世界一流景區目標基本實現

近年來,石林彝族自治縣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市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緊緊抓住省、市旅遊“二次創業”和現代新昆明建設契機,圍繞“創建世界一流景區,打造國際旅遊勝地”目標,強力推進旅遊品牌創建和轉型升級,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石林在獲得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范點、首批國家地質公園和首批世界地質公園等景區品牌的基礎上,又獲得了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和彝族撒尼民間文學《阿詩瑪》、《撒尼大三弦舞》、撒尼刺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7項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基本實現創建世界一流景區的目標。

據相關數據統計,“十一五”期間,石林縣年平均接待海內外遊客300余萬人次,較“十五”末期增長21.2%;其中,石林風景名勝區年平均接待遊客259.6萬人次,較“十五”末期增長17.1%。全縣年平均旅遊綜合收入12.1億元,較“十五”末期增長133%;石林旅遊業對縣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35.65%,在全縣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5%,推動了全縣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強了財政經濟實力,促進了全縣經濟和社會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確定方向

“12345”旅遊國際化發展戰略

在打造品牌建設、凸顯石林景區特色的基礎上,石林提出並實施“12345”旅遊國際化發展戰略,突出“旅遊立縣”和“創建世界一流景區,打造國際旅遊勝地”的目標,進一步明確旅遊業在全縣的主導產業地位,為石林旅遊找准發展方向。

據了解,“12345”旅遊國際化發展戰略即“確定一個目標,實現兩個轉變,構建三個旅遊圈,實施四個戰略,實現五個突破”。其中,確定一個目標,指的是創建世界一流景區,打造國際旅遊勝地。實現兩個轉變,指的是實現從單一的觀光型向觀光、休閑、度假、康體、生態、科考、會展綜合型旅遊轉變;實現國內名牌向國際名牌轉變,進一步擴大石林知名度。構建三個旅遊圈,指的是以石林勝景和石林古城為中心,形成石林旅遊核心旅遊區;以石林風景名勝區為中心,帶動乃古石林、長湖、大疊水等9個景區景點的發展;以石林為中心,輻射宜良九鄉、陸良彩色沙林、瀘西阿廬古洞、丘北普者黑、彌勒白龍洞,形成滇東南喀斯特旅遊勝地。

實施四個戰略,一是實施品牌化戰略;二是實施特色化戰略,突出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生態特色,深度開發休閑、度假、康體、科考、生態、會展旅遊,提高旅遊業綜合效益;三是實施多元化戰略,用新理念、新機制、新措施推進旅遊業的大發展,實現融資方式多渠道、旅遊產品多樣化、宣傳營銷多形式,吸引遊客多層次;四是實施產業化戰略,延長產業鏈,開發新的旅遊產品,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全縣最具活力的主導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五個突破,指的是在展現彝族撒尼風格風情上實現新突破;在創新體制機制上實現新突破;在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上實現新突破;在生態保護和園林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在宣傳促銷上實現新突破。

目前,在‘12345’旅遊國際化發展戰略中提到的‘品牌化戰略’,石林已經基本實現。而這一頂頂戴在石林頭上的桂冠,為景區招來八方客,帶動縣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石林看來,值得總結的是,品牌的創建使景區在創新管理、轉型升級、生態文明方面伸展出更多新的思路。


多管齊下

科學管理助推景區改造

石林是雲南的老景區,如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隨着石林管理體系的科學化、規模化,這也有力地推進了景區建設工作的轉型升級。據介紹,石林在景區改造工作中累計投入資金10多億元,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建成石林新遊客中心,完成大石林景前區和小石林歌舞表演場區域整治工程;完成石林中路景觀大道擴建工程和石林景區供水工程;啟動了數字石林建設,數字石林項目總投資已達4000余萬元,建成了景區信息監管、視頻監控、SOS應急求救、石林旅遊網、旅遊會員管理等系統的信息化調度指揮中心。開創了雲南省第一家人防、技防相結合管理景區的先河,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數字化建設全國試點單位”,被國家科技部列為“數字旅遊服務示范工程”八家試點景區之一;完成了李子園箐、步哨山、萬年靈芝景點改造擴容並對外開放,遊覽面積由原來的4.12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12平方公里;完成了乃古石林世界自然遺產展示地環境整治、景前區建設和生態修復並向遊客開放。

至此,石林遊客的遊覽時間從過去的1個半小時至3小時延長到現在的3個半小時至5小時。同時,高起點、高規格規划建設石林旅遊服務區,石林狂歡之都、石林旅客服務中心、喀斯特地質科研博物館等旅遊重點配套項目也在順利推進中。

發展無止境

全力推進新項目

經過幾代石林人的不懈努力,石林已經形成了健全的科學化、規范化、國際化、標准化管理的體系,當我們在解讀地球演化歷史傳奇,共享地球一萬年的世界奇觀之余,石林旅遊正在大步向前。

追求無止境,石林旅遊的發展也需要不斷拓展新的空間,才能夠使石林旅遊業獲得快速增長,創造出讓石林人自豪、讓世人矚目的巨大成績。近年來,景區一直十分重視調整優化空間布局,構建“1341”旅遊結構,通過借外力、借外腦,千方百計推進項目建設。

石林風景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1341旅遊結構指的是一心、三帶、四片、一環,其中‘一心’以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觀為特色的石林主景區和以休閑度假、餐飲購物、接待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石林旅遊小鎮組合而成的石林觀光度假區。‘三帶’以石林大道為軸心,連接北大村和板橋鎮,形成石林城鎮景觀軸,構建城市休閑產業帶;以九石阿旅遊專線為軸心,融合文化產業、觀光農業、鄉村旅遊等,形成產業聯動發展的民族文化旅遊經濟帶;以鹿阜古鎮為依托,以巴江為景觀軸,開發‘一江兩潭八景’, 形成巴江沿線觀光休閑、文化體驗經濟帶。而‘四片’則是以乃古石林世界遺產展示地為載體,以台灣農民創業園觀光農業為平台,以石峰寺宗教文化為輔助,融地質遺跡、生態農業、宗教文化為一體的乃古石林自然遺產展示地和生態農業觀光片區;以瀑布、溪流及溝谷生態環境為景觀特色的戶外刺激性體驗的大疊水戶外體驗片區;以優美的喀斯特湖山景觀為主體特色的長湖康體休閑度假片區;以圭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休閑、宗教文化、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合撒尼民族文化展示的圭山生態旅遊片區。最后,‘一環’以石林主景區為中心,輻射四周,依托九石阿旅遊專線和縣內公路,串接各景區、景點、村寨,形成石林喀斯特自然風光和阿詩瑪文化風情自駕車旅遊環線。”而此景區空間布局結構的優化和實施,將為打造國際旅遊勝地奠定堅實的基礎。

據悉,從目前至2015年,石林景區預計接待遊客達40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6.2億元;全縣旅遊接待突破64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3億元,建成雲南領先的休閑度假旅遊勝地。力爭到2015年建成4個國家3A級以上的景區景點,努力打造新的旅遊增長極。並圍繞旅遊六要素,催生一批旅遊新業態,逐步建立起涵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全域型、多層次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項目,打造一批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休閑農業等鄉村旅遊精品。同時,積極融入雲南省滇東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遊區建設、西南六省、“9+2”和東南亞等旅遊圈,構建跨區域、跨國界的旅遊產品。

2016年至2030年,石林將通過10年至20年左右的時間,建設一批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經典文化旅遊產品,全面實現觀光型旅遊向復合型旅遊的轉變,文化石林的整體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