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动态 > 景区动态
作者:王树华 来源:中国石林网 发布时间:2016-12-16
进入12月以来,石林大可乡的金果枇杷又到了最佳品质期和最佳采摘期。金黄诱人的大可枇杷依靠订单,搭上“电商”这条信息化快车,远销北京、青岛等地。
2003年初,大可乡从四川引进枇杷试种栽培,大可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成为了枇杷生长的“沃土”。 首批引种面积50亩,2005至2008年连续四年在大可乡开花结果,通过初步观察和研究该生态条件下枇杷果实在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上旬成熟,其中12月份前后的果品质量最佳,成熟期早的时间差优势明显。现主栽品种为早钟六号、大五星,辅助品种为黄蜂、红灯笼、解放钟,试种品种为软条白沙、大叶五星、圆枇杷等品种。由于全国枇杷主产区枇杷成熟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至6月份,而大可的枇杷成熟期为每年10月份至翌年3月份,足足比其它地区长3个月。大可枇杷春夏养蕾,秋冬成熟,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品质上乘,为目前市场上时尚、时鲜的保健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果农在采摘枇杷
2009年6月,以首批枇杷种植大户年兴国为发起人,在大可乡成立“石林大可枇杷种植专业合作”。合作社社员以大可乡枇杷种植户为主,辐射到鹿阜街道办的板桥、鹿阜片区,现已有社员247 户。经过六年多的发展,目前大可枇杷种植遍布全乡各村委会,带动1000多农户种植枇杷11450亩,连片种植达8000多亩,其中企业规模种植达2000多亩,目前已进入盛果期。去年,大可乡枇杷总产600多吨,其中合作社生产基地枇杷产量180多吨,果品远销到青岛、北京等地。今年产量预计与去年持平,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在30到50元。
装箱外销
为把大可打造成“枇杷之乡”,大可乡已成立了石林枇杷产业技术协会,并培育出一批种植枇杷的“土专家”。搭建农业科技专家信息咨询、农产品电子商务、特色农产品展示三大服务平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果农增收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合作社+科技+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53岁的会员年兴财说,种了这么多年的枇杷,都靠着合作社来帮忙,就连去年霜雪灾害后,卖枇杷的收入也有23000元。大可枇杷的平均亩产值已达5230元,全乡最高的亩产值达2.3万元,亩产值过万元的就有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