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动态 > 景区动态
作者:黄俊 来源:中国石林网 发布时间:2014-01-09
时间如撒欢的骏马,不知不觉中,已敲响2014的大门。在石林这片红土地上,25万各族人民已准备好迎接新一年的到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共石林县委把新一年的发展使命归纳为:既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推进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的拼搏之年。
在1月8日的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上,石林把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抓住昆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契机,紧扣富民强县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为主旋律,深入实施“33553”发展战略,强力推进转型、扩城、种树、育人、修路、富民六项重点工作,致力打造国际最佳旅游胜地和滇中经济区东南新城,加快建设美丽石林幸福彝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坚实基础。
2014年石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景区入园游客360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石林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全力打造社会经济发展升级版。
继续实施景区改造提升被纳入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未来,石林景区将以更加优美的风姿展现在海内外游客面前
围绕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支撑力
一个经济体在不同的时期,往往会制定不同的政策,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形成相应的发展理念、战略和体制。特别是在昆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当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无论是对现代新昆明建设,还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都变得更加重要。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生态工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是石林的发展之本、强县之基、富民之源。
2014年,石林将继续坚持文旅一体、产城一体发展,以全域视角和建园理念,推进三个三角旅游带建设。即:大小石林景区、巴江和县城观光休闲三角旅游带,大小石林景区、台创园和乃古石林观光度假三角旅游带,大小石林景区、大叠水和长湖观光体验三角旅游带,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着力打造“世界喀斯特精华、中国阿诗玛故乡、浪漫爱情圣地、东方狂欢之都”四张名片。与此同时,石林还将加快推进景区南大门、巴江休闲街区、文化演艺、旅游人才培养等“文化旅游十大工程”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按照规划,今年生态工业集中区综合服务中心、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将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清香湖片区生态化改造和园区110KV线路迁改工程也将实施,园区的承载功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依托石林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今年蔬菜、枇杷、花卉、苗木、人参果五个万亩种植示范基地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围绕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今年石林将推进阿着底旅游文化养生、雨生红球藻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石林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围绕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创新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石林转型发展,必须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推动发展。
民营经济一直是创新和变革的推动力,今年石林将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融资决策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性资源价值,放大政府投资效应,增强石投、工投、农水投等投融资平台自我发展能力。承接好省市下放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工作方式,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审批制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石林正在谋划的重点
。未来,像圭山镇糯黑村这样别具特色的村庄有望成为游客追捧的旅游胜地
围绕投资拉动 注入发展动力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必须把抓投资、上项目贯穿经济发展始终,千方百计保持投资合理较快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对拉动增长的关键作用。
今年石林将围绕六项重点工作,顺应政策导向、立足特色优势、依据市场需求谋划项目。强化“七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定节点、定时效、定形象、定投资”的项目推进责任追究体系,强化重点项目调度和督查问效,力促签约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推进、建成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达效。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整合全县招商引资的资源和人才,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机制,推动招商引资由部门招商、政府招商向专业招商、市场主体招商、社会招商转变。建立和完善责任更加明确、管理更加严格、考核更加科学、奖惩更为合理的工作机制,实现招商引资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由被动招商向主动选商转变,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加大内培工作力度,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对外招商的生力军。
围绕扩城修路 加速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2012年,随着石林县鹿阜街道办事处的成立,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了新步伐。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石林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乡在产业发展、市场信息、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城乡一体化之路该如何跨越?今年石林将以极点开发与轴线拓展并进、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统筹城乡建设管理,全面提速全域城镇化。
按照“一主两辅、一城两带”的构架,高起点做好石林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城市形象设计、石林大酒店片区专项规划编制,将石林打造成集商贸物流、文体会展、休闲娱乐、民俗体验、特色餐饮为一体的优秀旅游城市。加大县城北辅城、南辅城和清香湖片区建设力度,加快西纳片区、石林之光城市综合体等开发建设。深化小集镇“四年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集镇公共服务功能,形成连接城乡、承载产业、驱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新型集镇。构建“四纵四横”内循环通道和“四高二铁一专”大出口通道,继续实施“4321”交通基础设施行动计划。2014年,新增建成区面积0.5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3000人,城镇化率达38%。
今年,石林将进一步打造“中国石林牛王争霸赛”品牌,石林斗牛有望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
围绕种树植绿 建设宜居家园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后石林将继续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石林建设,打造石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石林,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美丽石林”梦如期实现。
今年石林计划推进县城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和团结水库、地下水库径流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启动宜石垃圾处理工程石林收转运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抓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工作。推进昆石路绿色廊道建设,提升东城路、天合路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加快防护林、生态公益林和封山育林建设。实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突出制高点与出彩点建设,逐步建成以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绿色明珠,圭山山脉、九蟠山山脉、大佛山山脉三个绿色长廊,巴江、普拉河、大可河三个绿色走廊为构架的森林石林。2014年,新增绿地面积18万㎡,绿地率保持在41.5%,森林覆盖率47.5%,力争创建为国家生态县。
围绕民计民生 维护社会和谐
过去的一年,石林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稳步提高。但越是经济“换挡”时期,越要关注民生改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真正把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的生活中,体现在老百姓的笑脸上。
2014年,石林将严格落实“议教”制度,创新教育机制,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加快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切实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转移就业1万人。扎实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提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险参保率。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居民地震安居工程建设,加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建设,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在 2014年的工作中,石林将全力推进改革创新,聚力转型突破,主攻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探索全域旅游。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绿化提升,打造滇东经济区东南新城,建设优质便捷、田园生态、宜居宜商的生活环境。
(外宣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