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动态 > 景区动态

地质专家解析云南石林2.7亿年演化进程

作者:  来源:石林县外宣办  发布时间:2007-06-27

石林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密集组合、呈林状分布而得名。在起伏的高原面上,大大小小的石林成簇成片分布于山坡、岭脊、沟谷和洼地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片石林,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被辟为游览区。
   在云南石林,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的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出露,但石林地貌主要发育于二叠系灰岩中。
   除了典型的石林地貌以外,云南石林还发育了各种其它相关的喀斯特地貌成分,如石芽、溶丘、洼地、暗河、湖泊、瀑布、溶洞等,它们与其它植被类型和地下水系统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从地上到地下完整的高原小流域喀斯特全景图。
   世界上,很少有像石林这样在有限的范围内,保存和展示了如此丰富多样的石林喀斯特地貌。由于独特的地质演化,时代不同的石林地貌同时出露,成片分布于各种地形。每一片石林的形态各异,除了典型的剑状、柱状、塔状和蘑菇状石林外,还有许多难以归类的不规则状。许多石峰、石柱的形态甚至拟人状物、惟妙惟肖。石林国家公园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类似的石林地貌形态,因而被誉为“石林喀斯特博物馆”。
   同时,石林也是美的理念和创作的重要源泉,千百年来,石林一直是中国园林艺术中自然美的模本,许多石景的建造原则和造型标准都源于石林,因而石林又被誉为“造园之源”。
   石林的形成是有利的地质、气候、水文等条件的组合、甚至巧合的结果。与世界上其他类似地貌相比,云南石林的成因机制不同,主要是由地下水的土下溶蚀作用所形成,既地下水沿着岩石中的节理和缝隙不断向下渗透溶蚀,随着缝隙的加深加宽而分离出石柱。再经构造抬升将石柱出露于地表。
   石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2.7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后地壳抬升,石林地区处于湿热古海岸边缘,溶蚀形成了最早期的石林。紧随其后的火山熔岩喷溢,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漫长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石林地区一直处于剥蚀夷平状态。约6千万年前的早喜马拉雅运动,使石林地区掀斜抬升,转为内陆山间湖泊环境(路南古湖)。晚第三纪以来,石林地区继续抬升,向现代高原河谷环境演进。在持续的阶段性抬升过程和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石林地貌也处在继承、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老的石林逐渐消失,新的石林不断形成。
   在石林地貌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石林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从海洋到陆地、从低地到高原的过程。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增高,气候也从炎热湿润的热带气候转变为现今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石林地区保存和展示了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高山栲林、滇青冈林等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植被类型。石林地区还拥有多种受保护的动、植物。
   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当地彝族人与石林地貌和构成这种地貌的岩石结下了不解之缘。石林的石柱上留有早期彝族人的岩画和石刻,石林融入了当地撒尼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传说、诗歌、舞蹈、刺绣、服饰、建筑、节庆等,反映了彝族群众与石林久远的历史渊源。 (石林县外宣办)

石林裸露的碳酸盐岩地层

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权所有:云南石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盛威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19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