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阿诗玛

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简介

作者:  来源:中国石林网  发布时间:2018-11-12

资料来源:石林县文产办


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用口传诗体语言,以叙事曲调来讲述“阿诗玛”的故事。通过讲述主人公“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表示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从而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尼彝语创作的,是撒尼人民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在民间也以口耳相传的方式用撒尼语来传唱,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阿诗玛》分为南北两个流派,两个流派的《阿诗玛》大同小异。
    “阿诗玛”以五言句传唱,用叙事性曲调。《阿诗玛》在构思技巧上使用了伏笔、夸张、讽刺等。在艺术形式上使用了谐音、顶针、拈连、比喻等修辞手法,其中的谐音修饰是撒尼人独有的,部分谐音修饰方法还是《阿诗玛》独有的,因而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内容和艺术得到了完美统一,使其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堪称民间文学的典范和代表作。《阿诗玛》作为叙事诗可讲述也可传唱,《阿诗玛》的唱调有“喜调”、“老人调”、“悲调”、“哭调”、“骂调”等叙事调。因此,《阿诗玛》的传唱没有固定的场合,可在婚嫁、祭祀、葬仪、劳动、生活等场合中传唱、讲述。
    《阿诗玛》内容涉及到彝族撒尼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外,还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价值。
    《阿诗玛》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汉文整理本以来,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韩等多种语言版本在海外流传。在日本,《阿诗玛》被改编成广播剧、歌舞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在国内被改编成电影以及京剧、滇剧、歌剧、舞剧、撒尼剧等艺术剧种,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演绎《阿诗玛》,使《阿诗玛》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阿诗玛》被拍成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列为二十世纪中国“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1982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等。
    但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用撒尼语演唱、讲述的《阿诗玛》在撒尼彝区却处于濒危状态。现在能用撒尼语演唱《阿诗玛》的艺人已寥寥无几,处于失传的边缘。一部世界著名的原生态民间文学作品行将消失,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的抢救保护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滇ICP备18001383号-1 网络实名:中国 石林 版权所有: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盛威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