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烈祝贺乃古石林4月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

网友博文:乃古石林,生长“救军粮”的世界遗产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3-31

周末受朋友之邀,去观瞻即将开放的乃古石林。作为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地形景区,石林之名声,早已享誉世界。而我曾经一度认为石林地质公园就是对外开放的大小石林,经过旅游界人士指点,才分清其中区别: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长湖、月湖、大叠水、奇风洞、蓑衣山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景区,而且共同作为石林地质公园的主体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从昆明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便到了石林。短暂歇息之后,石林当地的向导带着我们到达石林景区北部的乃古石林。景区还未开业,显得有些冷清。向导介绍,乃古石林1985年命名并开发建设,1986年建成对外开放,面积约30平方公里,游览范围10平方公里。20062月,乃古石林景区因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封园进行环境整治。2008年,乃古石林按世界自然遗产展示地的标准进行景区和景前区建设改造,200911月完成建设,当地决定于201041重新向游客开放。

检票口关闭,不见一个人影。在向导带领下,从侧边进入景区。马上就看见黑松岩和一片开阔地。对了,黑松岩是汉族叫法,其实彝族叫“乃古石林”(乃古,彝语是“黑色”之意)。据说,这片开阔地是古战场练兵打仗对垒所用,电视剧《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影视剧均在此拍摄取景。在这块开阔地上远望“乃古石林”,整体呈灰黑色,其石柱高大密集,古朴粗犷,似高墙古堡,雄伟壮观,多呈城堡状、塔状、蘑菇状,乱石成阵,浩瀚如林,风格苍莽。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心头忽然涌起策马扬鞭的冲动,想快一些走近去一睹这黑石头的近貌。

在这一路上,生长着云南红土地上随处可见的“救军粮”,仿佛回到童年,忽然觉得亲切了许多。这种植物在在滇中叫“火把果”,滇东地区则被称为“救救娘”,属蔷薇科,火棘属。四季常青枝叶柔小,叶片蜡质,春季白花满枝,香气溢人,深秋红果累累生机盎然。隆冬浓霜之时更是艳丽多彩。果实可酿酒;根入药,治虚劳潮,跌打损伤,筋骨疼,又含鞣质,可提栲胶。据说用救军粮的果为原料,用现代的生物技术提取而成的天然色素。还可用作饮料、软糖、果冻、蛋糕、果酒等食品的着色,也可用于化妆品、医药和日化产品。

小时候,外祖父经常给我们讲关于救军粮的故事。今年西南遭遇大旱,这个关于诸葛亮的救军粮传说就更加令人记忆犹新。

传说诸葛亮到南中(也就是现今的石林、陆良县一带)与孟获会战,被困山中,孤立无援又无粮草供应,有士兵便巡山寻找可充饥的野菜果实。发现山野间到处是像火把一样红通通的果实,经尝试,无毒,且酸甜可口,可供充饥,诸葛亮即下令大量采集食用,终使军队度过难关、转败为胜,后此果便被诸葛亮赐名为“救军粮”。这种果子在饥荒年代被大量采食,即便是吃饱了也不伤身体,还可治疗拉肚子。树也好养,水分合适的话,随时随地可插活。

救军粮是石灰岩长绿阔叶林植物,这也是乃古石林的主要植被类型。向导介绍说,多年前乃古石林的植被遭到破坏,现在所见的植被是多年“自然恢复”的结果。“自然恢复”就是不需要人工协助,只依靠自然演替来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植被大都为乡土植物,与环境协调自然。

到了黑松岩下面,再穿梭于乃古石林,一路观看2.7亿年前的白云质灰岩,发现其形态和色彩与大小石林景区不同,乃古石林景区包容了奇峰、溶洞、湖泊、瀑布等喀斯特地貌奇观,其景点上百处,梁柱相会、飞仙幽谷、云湖、白云洞、古战场、滴水瀑布等众多景点共同构成了一幅“峰上望、地上转、地下钻”的生态立体景观,展示着远古的原始风貌和独特的自然美。从地质形成的角度来看,乃古石林是由抗溶蚀能力强的纯白云质灰岩和硅质灰岩组成,因而形成了在世界上极少的完美独特的石林地貌。

而且,乃古石林不仅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还常年栖息苍鹭、棕胸竹鸡、雕鸮 (猫头鹰)、长尾山椒鸟、凤头雀嘴鹎、黄臀鹎(老倌雀)、红头长尾山雀(小张飞)、暗绿绣眼鸟(绣眼儿)、戴胜(屎姑姑)、棕背伯劳(大红背伯劳)等鸟类。

用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话说,除了杰出的科学价值以外,乃古石林还具有杰出的美学价值,包含了更丰富的剑状喀斯特形态,更丰富的形态和色彩多样性,并随不同天气和光的条件而变化。

滇ICP备18001383号-1 网络实名:中国 石林 版权所有: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盛威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