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追本溯源 > 非遗传承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15
大糯黑村位于石林县城东南30公里处,是石林县阿诗玛民族文化旅游生态试点村之一,2007年被评为首届“昆明市文化旅游特色村镇”。
大糯黑村世世代代以山上的层石搭屋建房。这些青石层层叠叠地垒在一起,颜色深深浅浅,或朴素或沧桑,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撒尼人的生活变迁。独特的石头景观为糯黑村赢得了“石头凝固成的村寨”、“石中精灵”等美誉,深受画家、摄影家及众多旅游爱好者的青睐,一年四季到这里采风的文化人士络绎不绝。
目前,大糯黑村共有5户农家乐,可提供300多人同时就餐,普通人家也可接待散客。夜晚,品尝过风味独特的原生态彝家菜和甜甜的玉米酒后,可到彝族民居家访,可与年轻的阿诗玛阿黑哥们篝火狂欢,也可静静地躺在石板房里,看月亮、数星星,聆听山野虫鸣、松涛起伏。
糯黑村石板房:昆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项目
《糯黑村石板房》(传统建筑)是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糯黑村较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样式。糯黑村坐落在绿树成荫、群山怀抱的圭山深处。糯黑村石山众多,石材纹路清晰、层次分明,为彝族撒尼人建盖房屋提供了丰富的石材和木料。勤劳的撒尼人借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石板房。糯黑石板房多为两层,楼上、楼下各三间,粱、柱、椽、楼均为木料,山墙、背墙和围墙用石板垒筑,地板用薄石板铺筑,造型独特美观,实用牢固。石板房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安全感。
糯黑村处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区,与著名的老圭山对峙相望。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中间呈凹形地势,或陡或平,村民在稍微平整处凿石坪地,依山建寨,房前屋后百年老树和翠竹点缀,寨中间有硕大的池塘作养鱼和家禽饮水之用。三百多户彝族撒尼人家用石板、石块垒砌的石坂房散落其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路在全国独一无二。糯黑村整个村落民居建筑布局合理,设计巧妙,错落有致。是彝族撒尼人独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糯黑石板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建筑形式独特、典型,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保护糯黑石板房、开发石板房,对于开展旅游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005年,《糯黑村石板房》(传统建筑)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政复【2005】57号)批准,被列为第一批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石林彝族自治县糯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糯黑村位于昆明石林风景名胜区东部约25公里处,为典型的彝族撒尼人聚居村寨。建于1398年,迄今已有610年的历史。原属陆凉州(进陆良)落温所,是古驿道的必经之路,现存的石板房和石板路是喀斯特地区以石材、石料、石头为建筑材料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代表性村寨。体现了撒尼人居住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
自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至1949年的133年间,糯黑的大部分土地为陆良的资姓所有。在当年军阀混战不断,盗匪横行猖行的情况下,为保村安宁,资姓率众就地取材,以石头修筑石墙、石房,植藤刺棚于墙上,以抵御炮火。由于历史、民俗和生存环境的关系,糯黑独特的石头建筑样式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了解撒尼人建筑艺术和村落文化的主要村寨之一。
糯黑村地域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少数民族文化积淀深厚,文字、口述文学、民居建筑、刺绣工艺、少数民族习俗都各具特色。
2005年,“糯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经云南省文化厅批准,被列为第一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