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追本溯源 > 科普知识 > 地质科普
作者:卢耀如 来源:世界地质公园网 发布时间:2023-04-20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由古代文人诗词中,就可作为例证。唐朝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生动地描绘了桂林岩溶山水的秀丽风光。宋代李曾伯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反映了作者畅游桂林山水的喜悦心情。苏轼名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勾画出有广泛石灰岩分布的西湖的迷人风光。苏轼对江西石钟山发育的岩溶洞穴在水流冲击下的现象,以“噌吆如钟,鼓不绝”作为真实的写照。宋代女文人李清照生于山东“家家泉水,呼呼垂杨”的泉城济南,写出“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处”,“青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深刻表露出面对(岩溶)泉城美景的女词人的感怀。
在青藏高原及新疆和内蒙古地区也有较多碳酸盐岩分布,也发育有干旱以及寒冷气候条件下的碳酸盐岩岩溶。在唐古拉山、天山、巴颜喀拉山及祁连山,甚至在喜马拉雅高山地带,也有相应的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珠穆朗玛山顶上,在冰雪覆盖下就是碳酸盐岩地层分布。目前,对这片有广大面积分布的高山严寒及内陆山区的岩溶景观,由于各种自然条件及交通条件的限制,还没有作为旅游资源,而予以应有的关注。
我国洞穴发育和可溶岩分布相一致,主要是碳酸盐岩中发育的洞穴系统规模大、数量多。据不完全统计,已开辟作为旅游的洞穴,其数量大约已有百多个系统,估计每年中外游客约有2000-3000万人次。据(Habe)统计,世界上有650个洞穴系统作为旅游。
我国岩溶景观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为西南及中南相邻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湖北这几个省、市、区。在这片176.83*104km2的面积内,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约有73.77*104km2,占这片地区面积的41.86%,特别是其中有面积为54*104km2,发育着多种类型的岩溶,其中包括桂林、石林、黄龙、九寨沟、长江三峡、黄果树等著名岩溶地区,为亚热带典型的岩溶发育区。
在华北地区,包括太行山、燕山、山西高原、吕梁山、鲁中南山地等,也都有较多的碳酸盐岩分布。东北的小兴安岭一代、辽宁太子河流域、浑江流域和辽东半岛,也有独特的温带岩溶和滨海岩溶发育。
东南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及广东和海南岛地区,虽然碳酸盐岩的连续分布面积不大,但是也有独特的岩溶类型(包括热液作用有关的岩溶类型)和典型洞穴的发育,如福建永安石林、将乐玉华洞,浙江瑶林洞、金华双龙洞、仙瀑洞,江苏的宜兴善卷洞、镇江彭公洞、吴县林屋洞,江西的彭泽龙宫洞,安徽的广德太极洞,广东英德碧落洞、阳春龙宫洞等等。海南地区也有热带岩溶景观发育,台湾的太鲁阁一带有热液岩溶作用现象,在其他地带还有慈音洞、新洞、金瓜洞等洞穴发育。
(李建名 摄)